我国骨科植入类市场销售规模由2014年的13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25亿元,但近几年骨科植入市场规模增长逐渐放缓,2018年骨科植入物市场销售规模约为262亿元,比2017年的225亿元增长了37亿元,增长率为16.4%。
我国骨科植入类医用耗材市场分为四大类,除运动医学类产品以外,创伤类、脊柱类和关节类是最主要的骨科植入类耗材,三大市场占据市场85.50%的份额。脊柱超越创伤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,占29.01%;创伤排名第二,占28.63%;关节排名第三,占27.86%。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、国内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、临床医生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,我国脊柱类和关节类耗材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。
与关节类产品占据全球骨科植入类耗材市场主要市场份额不同,我国骨科植入类医用耗材市场的最大类别是创伤类,其2014年的市场份额为32.09%。这一市场特征主要由我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尚未发展成熟造成。
目前国内骨科植入类耗材生产厂家约130家,收入规模超过1亿的不超过10家。单从企业规模来看,我国骨科行业目前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。同时由于在假体材料、假体形状设计、手术定位器械精确度、关节表面光洁度、骨水泥性能及与骨的接触面的处理等技术上与进口产品尚有差距,因此国内厂家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创伤和脊柱类产品。
由于我国医用高值耗材及骨科植入类耗材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,因此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。
2014年,我国骨科植入类耗材行业前四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为39.69%, 前八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为50.04%,行业集中度不高。尽管我国骨科植入类耗材行业的集中度不高,但是市场主要参与者纷纷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行整合,强生于2012年正式收购辛迪思,2013年初强生和辛迪思在 中国的子公司整合完毕,合称DePuySynthes,史赛克于2013年收购创生医疗,美敦力于2012年收购康辉医疗,行业整合趋势明显,为进一步扩大骨科植入市场规模提供了发展机遇。
目前,我国正处于加速老龄化社会,老龄化人口比例持续提高,预计到2020年,我国将会有2.45亿60岁以上人口。据调查,50岁以上人口平均骨质疏松发病率更是高达60%,伴随骨质疏松而来的是骨折、骨坏死、残疾等病症,对骨科植入材料产生巨大需求。近年来,我国骨科植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。